2016年6月15日 星期三

生活的目的是什麼?



生活的目的就是把自己拼裝起來的過程,而不是已經“完成”的東西。它讓我了解,生活的目的不是讓外界的一切看上去很完美,而是在內心成長,讓命運中發生的事件運行,從其中學會耐心、勇氣與自我接納。


生活的目的是什麼?

你的生活目的是什麼?你有沒有向自己提出過這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?每一年的生命有什麼目的?每一天呢?每天晚上入睡前,每一個回顧過往的除夕夜,以及死前反省一生的時刻,你如何知道,自己是否實現了這個目標?你怎麼曉得,你的生活是不是成功了?
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。也許你覺得,生活的某些目的就是結婚生子,建立舒適的生活方式,創造一個美麗的家,擁有一份激發活力、報酬豐厚的工作,或是過著某種奉獻小我的生活,例如把某種持久、有價值的東西獻給社會。還有一些較小的目的和目標,例如旅遊,讓孩子讀到大學畢業,或是自己創業,好留下一大份家產給子孫。

這些目的後來就變成了種種“應該”做到的事:

  • 我應該在某個年齡開心地結婚。
  • 我應該生養子女,他們應該長成某個樣子。
  • 我應該擁有一個家,就像我夢想多年的那樣。 
  • 我應該有一份薪資優厚的工作。
  • 我應該在死前做過某些事,去過某些地方。

假設過去一個月當中,你經歷一段痛苦的經歷。你跟所愛的男人分手。你的公司人員縮編,通知你趕快另找工作。你有兩張信用卡超支,體重又增加了五磅。當朋友問你:“最近如何?”時,你最可能講出什麼答案?

你知道你會怎麼說:“我過得一點也不好?事實上,這個月我過得糟透了。”或許你覺得自己失敗了;或許你的自信垮掉了;或許你對生活的信心動搖了,因為沒有一件事符合你的期望。

如果你相信,你這個月的生活目的是擁有一份美好的感情,得到一份穩定工作,付清信用卡帳款,或是保持理想的體重,你就會覺得自己一敗塗地。你會看輕自己,認定自己這個月過得很不順利,以為自己搞砸了一切。你會讓自己痛苦不堪。

藉著這種做法,你破壞內心的自信。你用一套生活目標的謬誤見解來評估自己。事實上,大多數人的“應該”清單中,沒有一件事跟生活目的有關。

生活的目的是成長,成為你能力所及的最好模樣

實際上,世上的生活是一間教室。你、我和每一個人都是學生。我們來到這裡,是為了學習某些功課。換句話說,生活不應該是平順的。事情不應該是完美的。我們應該經歷挑戰和艱難。我們是到這裡來學習的。

問題在於,我們忘記了這個偉大的真理,忘記了我們的生活目的何在。我們彷彿登記要來到世上,認為它會是一個漂亮的度假勝地。然後我們降生了,我們來到這裡,開始發現情況跟我們想像的不一樣。

多數人生來就不自覺地持有一種期望,認為他們應該投生到一個組裝完好的世界裡,這個世界早已具備生活與愛的能力。在我們的生命中,總有某些時刻,我們會經歷不愉快的事情,發現自己並未拼裝完畢。

事實上,我們仍然是許多碎片。我們凝視自己的生活。它跟我們頭腦中的理想圖像不一樣。於是我們認定,必定是我們出了問題,我們在生活上失敗了。如此我們便不再愛自己。

我們都是石子,都可以變成鑽石。大地封住這塊煤,壓擠它,用熱氣燒灼它,把它置身於必要的環境,使它化為一顆閃亮的鑽石。同樣的,生活對我們施加壓力,向我們提出挑戰,叫我們暴露在成長所需的環境中,使我們變成能力所及的最有愛心、最有智慧的人。

每一天都可以變得美好

每一天,你都會有意或無意地評估自己——我今天的表現如何?例如,如果你的職業是業務代表,有一星期的時間,你接連碰到許多難纏的客戶。如果你沒有做到任何生意,沒有得到一點佣金。在這個星期的結尾,你或許會想:“多糟糕的一個禮拜!我沒有做成任何生意。我對自己失望極了。我到底出了什麼問題?”

如果你依據下面的前提來衡量自己,認為生活的目的是作成生意、賺大錢,或是達成某種物質性的目標,那麼,這個星期你的確過得糟透了。但是,如果你用另一個前提來評估自己,認為你的生活目的是追求成長,會有什麼不同的結果?

那麼,你該從哪裡做起?拋開你的“應該”清單,用一項承諾取而代之:“今天,我要成長,變成我能做到的最好的人。”

告訴自己,“無論遭遇為何,我要盡力學習,盡力成長。”無論碰到什麼事,靠著內心面對生活的態度,每一天都可以是美好的一日,成功的一日。

如何能由內而外,擁有成功的一天?

  • 如果你今天只學到了關於自己的一件事,這就是成功的一天。
  • 如果你對人、對事的做法比以前稍微好一點,這就是成功的一天。
  • 如果你對別人或自己更熱情、更有耐心,這就是成功的一天。
  • 如果你對某個人或某一件事多了一點了解,這就是成功的一天。
  • 如果你沒有陷入過去不健康的行為模式或思考模式,選擇新的想法,這就是成功的一天。

這種面對生活的態度非常振奮人心。不要把每天的生活視為一連串的考驗,不是通過就是不及格。何不把它看成成長與學習的機會?如此你的生活就不再有“糟糕的日子”或“美好的日子”,而是成長得比較多,或是比較少的日子。但是它們全都是成功的日子。

如果成長對我十分有益,為什麼它讓我這麼難受?

想一想,如果你緊握住某個東西,不肯放手。突然間,你看到另一個更想要的東西。這時你會怎麼做?你不加多想,鬆開手,拿起這個東西。但是,在這個過程中,你還做了什麼?你放下了原本握在手中的東西。

某些事物讓你不愉快,使你不舒服,但這並不表示,它就對你沒有益處。事實上,讓我們最難受的事情,往往對我們最有好處。如果你去看醫生時,醫生告訴你:“我要給你上點藥,它會有點不好受,但是它對你有好處。”你不會質問他說:“不好受的東西怎麼會對我有好處?”

你的常識告訴你,在醫療科學中,許多治療程序或許令你不適,但它們的目的是讓身體恢復健康,得到痊癒。然而,我們往往忘了把同樣的領會,用在生活的其他層面。

生活的目的就是成長,我們來到世上,是為了學習功課,在“成長”的過程中,我們還是很難做到愛自己。為什麼呢?

因為成長往往是不舒服的經驗。它可能令人害怕,可能令人痛苦。有一個原因是,為了成長,你必須改變,從原來的你變成另一個樣子。改變包含了放掉過往。要是無法拋開自己過去的樣式,就無法成長。

作者:芭芭拉·安吉麗思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