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2月7日 星期一

40歲前“儲蓄”自己,40歲後“投資”自己




“四十歲”是人生的一個段落。假設人的平均壽命是八十歲,四十歲剛好站在人生的折返點。四十歲之前,每個人都走了很多冤枉路,經歷了各種考驗,遇過好人,也見過壞人,體會過美好,也乾過蠢事。所有這一切,形成了自己的內在。過了不惑之年,就要有意識地改變。

四十歲之前是“儲蓄”時期,四十歲後是“投資”時期。雖然聽起來像是證券公司的廣告詞,但這是我的真實感受。四十歲後,不必再做形成自我的“儲蓄”工作,而是該思考如何將之前建立的人生和儲蓄的經驗這些“資產”進行投資。

“我雖然已經邁入不惑之年,卻沒有資產”。

“我幾年之後就四十歲了,但不認為在那之前可以累積資產”。

或許有人內心有這種不安,但我認為如果四十歲是人生的折返點,那每個人所累積的資產並不會有太大的差異。人生的資產並非取決於辛苦和努力,只要經過了一定的時間,每個人都可以得到相應的資產,只是大家沒有察覺而已。

四十歲生日那天,記得告訴自己——“我活了四十年,累積了'肉眼看不到的資產'”。如果只因為“我有資產”就感到安心,當然無法投資,必須具體了解自己儲備了哪些資產。我建議大家盤點一下,建立自己的“資產賬”,才能進一步了解自己。

你最擅長的事是什麼?無論如何都做不到的事是什麼?喜歡什麼?討厭什麼?哪些方面游刃有餘?哪些方面匱乏不足?至今為止和從今以後,在工作方面有什麼計劃?我會在筆記本上寫下“松浦彌太郎”是一家擁有怎樣歷史的公司?有什麼強項?有什麼弱點?雖然寫得很潦草,卻是了解自我的“資產賬”。

徹底回顧自己的人生,記錄肉眼看不到的“自我收支”並不簡單。工作的範圍、責任、可以動用的資金和糾葛,所有的事都很龐大,乍看之下,不容易了解自己的強項和弱點。正因為這樣,所以要仔細清點,記錄資產賬有助於客觀把握、理解有點了解、又好像不怎麼了解的自己。不安來自“不知道”這種抓不到、摸不透的心情,反過來說,只要真實而又具體地把握,就可以消除大部分的不安。

完成資產賬之後,就進入了“投資”的階段。投資就是將自己擁有的資產給予他人、和他人分享。必須注意的是,想要在未來的人生中增加自己的資產,就必須進一步增進自己的強項,也就是自己擅長的事,如此便能提高投資效率。

相反地​​,即使把焦點集中在自己的弱點上,努力想要克服自己不擅長的事,恐怕也很難產生利潤。在自己喜歡而且擅長的事上投入時間、意識和人生的能量,才是能夠創造利潤的最佳投資方法。年輕的時候,以投資為名,渾渾噩噩地亂玩、亂買衣服之類的愚蠢行為,或許可以在這個階段產生價值。但四十歲後,就要拋開多餘的東西,輕鬆投資。四十歲後的投資要集中火力,把精力完全投注在自己喜歡的事上,別再做蠢事了。

我的投資對像是學習和旅行。最花錢的書,就是自學這種最佳學習工具。用餐是學習,旅行也是學習,更是超越學習的投資對象。思考自己的資產投資,人生的後半個戰場就可以更輕鬆地活出自我。

放空自己,將“人生食譜”傾囊相授

每個人在四十年間建立的資產,其實就是“人生食譜”。那是人生的智慧、工作方法和溝通方法等訣竅的結晶。人生食譜代表了一個人的一切,是無可取代的,所以可能有人會覺得不可以輕易把這種秘籍傳授給他人,必須好好珍藏起來,或是視之為傳家寶,只傳授給自己認定的徒弟。但是,把“人生食譜”藏起來,就好像把錢藏在床底下,根本無法發揮投資效果。不僅無法生利息,價值也會不斷減少。

因此,到了不惑之年,應該把之前儲蓄的“人生食譜”回饋給社會。不斷向他人傳授,如數奉送給別人。也許之前都一直珍藏著,但在四十歲後,要傾囊相授,把自己放空。完全放空後,是否變得一無所有?恰恰相反。存入社會這個大銀行的資產會被他人運用。比方說,向年輕人傳授工作方法時,別人就可以藉鑑自己的經驗,自己的食譜就可以對他人有幫助。公開自己珍藏的食譜,毫不吝嗇地傳授出去,由他們做出新的料理。這才是自己人生資產的最佳投資,利息自然而然會回饋到你身上。

然後,你就會發現——自己也曾經參考別人的食譜,然後用自己的方式改良,研發出新的食譜。把自己的食譜傳授給他人,自己才有精力學習更新的食譜。你也是藉鑑了別人的食譜才有今天的成就,所以絕對不能私藏,這次輪到你和別人分享食譜。


作者:松浦彌太郎,日本生活美學家。
選自最新作品《像我這樣輕鬆地生活》(長江文藝出版社)

原文連接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