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喜歡一個流傳久遠的表達,即梭倫所說的,幸福是“中等的外部供應、做著高尚的事情,過著節儉的生活”,從另一個意義上說,幸福就是能夠抵禦不幸,能夠從不幸的打擊中恢復過來,從挫折和失敗中重新站起來。沒有人可以說這一輩子不會遇到障礙,不同在於,有的人能夠恢復和再生,有的人則一蹶不振,憤憤不平最終自暴自棄。人要有承受外力攻擊的能力,對於個人來說,則要求他生活面不要太窄,擁有從自己的經驗裡提煉出來的信仰,還要有一點不放棄的決心,最重要的,是他有一顆“胖胖的”心提供強大泵力,能夠永遠發現事物美好光明的一面,並把晦暗物質通過新陳代謝排除體外。一個叫松浦彌太郎的人提出美好人生的100個基本信條,未必適用於所有人,它們只不過是為了讓自己明白的事,是對自己展開思考,是為了整理自己的思路而存在的。它讓一個人更像自己,從而能更有意識地生活,這很像心理學家給患者做的那些完形填空,只有等你填下屬於自己的真實答案,你才可能理解究竟真實的自己是什麼樣的(答案往往出乎意料)。如果你能認真而清晰地表達它們,這意味著這些信條已經開始成為自己的一部分。以下是這其中的30個。節選自《100個基本》(松蒲彌太郎著)好事,壞事,我們會經歷各種事情。無論發生什麼事,我認為一切的起因都在於自己。不推到他人、社會的身上,不去指責他人,也不怨恨這社會。不管發生什麼,自己處理,自己主動承擔責任。大體的事情,都可以自己負責解決。只有帶著“說服自己的關鍵在於自己”的覺悟,才可能不依賴於他人,用自己的雙腳走下去。自尊心,不是用來肆意宣揚的武器。將自尊深藏於內心就好。捨棄自尊,凡事忍耐。這兩條是我所尊敬的一位名編輯教給我的,讓工作得以長久的秘訣。“動不動就暴怒的話,工作就無法開展。請捨棄自尊,即便覺得不對,也學會忍耐。保持冷靜思考。”這是我從他身上學到的珍貴哲理。大家都知道不應該說謊,但那隻是對當下而言。對於過去,是不是會為自己編排上更有利的情節呢?即便不算說謊,也會為了將自己現在的行為正當化,而稍稍調整過去的故事吧?過去的事,誰也沒法去驗證。小小的謊言也不會被揭露。但正因為如此,才罪惡深重。所以我認為,最不該說的,就是對過去撒的謊。身體不健康,也不做了好的工作,這是適用於所有人的原則。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場合,與人溝通的能力都很必要。做演講也好,向人說明事理也好,包括和重要的人加深關係,交流都不可或缺。正因為如此,一定要明白這點:交流的目的,是為傳達愛願。對工作的愛願,對人的愛願,對物的愛願。和深深的羈絆。對工作、對生活,對任何事都是如此。不破壞與人之間的聯結關係。不破壞約定。不管做什麼,都能持之以恆地努力。一旦開始,不放棄就很重要。要學會使用放大鏡和望遠鏡。看清楚近物和遠物的能力合在一起,才能更接近事物的本質。對周身的事物和世界形勢都是如此。唯有自己的經驗才能被稱之為真正的資訊。平時所見、所讀、所聽的,是知識而不是資訊。知識一旦增長,會令自己的頭腦放棄主動思考。所以知識有一些即可。我們要成為什麼都能思考,而不是什麼都知道的人。“什麼都不知道的自己”意味著對什麼都能坦率面對。這個世界的知識已經太多了。就算不刻意學習也會漸漸增加,所以有時候要努力忘記一些知識。交朋友的能力,即發現對方閃光點的能力。找到對方的優點,並告訴他,就能成為朋友。只要具備在人、物和事上找到閃光點的能力,就能變得幸福起來。要做好工作,就應該常常玩兒,並從中獲得經驗。通過經驗獲取的資訊,也會對工作起到莫大幫助。比起埋頭工作的人,充實生活的人更能做好工作,也更有同情心和想像力。拼命玩耍吧。有“我的工作很棒啊!”想法的人,都很會玩呢。為對方著想,這當然很重要。但若想錯一步,就會變成自以為是。如果只是自我滿足,不僅無法讓對方感受到你的體貼,還有演變成多管閒事的危險。不如將“為對方著想”這個說法改為“想像力”吧。這樣就能平順地,不糾纏地照顧到對方的感受。這對我來說,就是全部的基本。在苦惱困惑的時候,我會仰仗這些信條重新振作。當然,人各有異,但我認為擁有自己的基本原則,才是真正內心強大的表現。這樣的人即便遇到重大失敗,也能為自己創造一片安身之所。有這樣一種說法:為了拿出成績、提高幹勁,競爭是必要的。我認為這完全是無稽之談。因為工作,不是為了比別人站在更有利的位置而做,而是為了把喜悅帶給他人。孤獨是人生存的條件之一。工作和生活上,都會有孤獨感襲來的時刻,不可能從眾逃脫。不僅如此,你愈想逃避,獨孤的影子愈是會緊緊追隨。孤獨,正是我們活著的證明。會這麼想的人,或許才算真正的成人。不管積累多少經驗、變得多麼聰明,都應該坦誠。絕不從於習慣,也不忘初心。這是持續成長的秘訣。在確保坦誠並不忘初心的同時,仍能貫徹自己的意圖。我認為這才最好。不管多忙,認真傾聽的能力很重要。不只是耳朵聽,還要提出問題,用心做更好的聆聽者。因為對方是特說給自己聽的,所以要聽到對方把話說完位置。對社會的聲音也應該如此。保有好奇心,深入傾聽。為了桌子上什麼也不放,好好整理整頓。從桌上的一張白紙的狀態,開始每天的工作。每天清零,將自己變成白紙的狀態開始。工作不是處理眼前的事情,而是自己發現問題,去解決它。請重視那些當白紙在面前時浮現出的想法。既不存在絕對的事,也不存在對誰來說都是普遍的事。這些一不留神就會使用的詞,特別需要克制自己說出口。與他人意見對立無法認同,試著從“對方所言正確”的角度出發思考,一次作為說服自己的妥協點。能夠以“不懂的是自己,對方是正確的”態度讓步,會讓事物大步向前邁進。因為這樣不管是對是錯,都會更集中精力去做,會變得更加慎重,更加仔細地準備。從結果上說,也會學到更多東西,契機就是在這個時候產生的。相反,選擇一條輕鬆的路,則不僅沒有緊張感,也會所學甚少。簡單思考後,選擇少量“應該做的事”。如果其中有復雜的事就簡單化,認認真真地拼命做到最好。如果什麼都插一手,最後的結果不過是每件事都半途而廢罷了。不能明確目標,凡是都只能是淺嚐輒止。我不想成為除了工作什麼都沒有的人。我希望即便沒有工作也能夠享受生活。生活是令工作活躍的舞台。如果變成'雖然很優秀,但假日碰面卻被發現很無趣'的工作狂,是多麼寂寞的事啊。一周買一次花。這不是規定而是一種樂趣。“鬱金香要出來了吧”“現在最漂亮的花是什麼呢?”感知季節,對工作和生活來說都不可或缺。我很重視在生活中擺放有生命而美麗的東西,並且愛惜它們。經常會有錢不夠、時間不夠的情況,但不把這樣的話說出口。在忍不住要說的時候,強行咽回去。我覺得這些話無論如何都不該說出口。因為在有限的時間和金錢內推進事物的前進,是自己的責任。兩者都不夠的原因,說不定在於自己的生活態度。如果將其歸咎為“社會的錯,世人的錯”,那你永遠都不會有夠用的時間和金錢了。鍛煉條件反射的能力。對任何事情都能馬上註意到,並且作出反應。要隨時保持敏銳,就不能凡事冷漠。對客人當然如此,同事之間也要保持關心。故意無視,是不應該的。要有店外的傘倒了也能察覺的感性。不只對眼前的事物,對周圍全方位的事物都要能做出反應,就像背後也長了眼睛一樣。沒有這樣敏感度,出不了成果。不要指望一步登天。任何事情都要花費與之相應的時間。同做菜一樣,著急做出來的東西和踏踏實實花時間作出的味道必然不同。前進一步退後兩步,也是一種走路方式。在工作上,給合作的人留出足夠的時間體現了對他人的關懷。勿忘欲速則不達。在工作中開動理智、感情與意志吧,為了不做單純重複的工作而努力。同樣的工作做了十年,會容易覺得“一年中的這個時期,是在做這件事”,覺得今年重複去年就可以了。但只做相同的事情,無法進步。試著挑戰看看,就算只是一兩件新的事物也好,品味一下沒有事先寫好劇本的緊張感吧。經常有他人為自己做了什麼、給予了自己什麼的情況發生。對於他人的好意,不能以簡單的一句“謝謝”了事。接受了什麼的時候,一定要將感受傳達給他人。這樣對方也會很高興。簡單來說,吃到別人的點心時不能只說聲“謝謝”,而是要品嚐後傳達“原來是這種好味道”的感想。這是人際之間重要的交流。任何東西都有壞的一天。即便很小心使用,也無法改變這個事實。重要的是,一旦壞了,不馬上扔掉,而是要有“一定要修好”的意識。鋼筆也好鞋子也好,衣服也罷,即便買新的更便宜,我也會選擇修繕後繼續用。豐富而專注的人生會就此生髮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如此,因人生道路不同或者工作上的麻煩而產生裂痕,也要小心修復,這樣才會構築更深刻的關係。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